首页 >> 银辉风采 >>作品展示 >>其他作品 >> 唱响池州民歌
详细内容

唱响池州民歌

时间:2015-01-13     作者:张葆华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 近期,池州电视台《民生记录》栏目反应了罗城民歌现状:眼下唱民歌的人少了,创作民歌的人更少了,于是歌乡便显出“歌声寥寥”的冷寂局面。罗城民歌这种冷寂局面,无法不令人扼腕叹惜。叹惜之余,也唤醒了人们对罗城民歌“如何脱困、如何复兴”等问题的深思。

  一 、罗城民歌步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

  一是受新兴媒体爆炸式传播的新文艺之影响;二是反常的经济大气候使人们重金轻文、喜新厌旧,民歌被边缘化;三是受大环境影响,新歌词创作跟不上,歌手队伍青黄不接,以致民歌市场萎缩,以及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大,文化部门组织推动不力等等。

  笔者以为罗城民歌今天之所以“难以为继”,其根本原因在于:各级政府、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我们池州民歌手们对罗城民歌的定位不准:罗城民歌真的只是罗城人的歌吗?笔者以为罗城民歌是生长在、开放在池州大地上的一朵乡土文化奇葩,所以,她的定位应该是池州民歌。当然,她也是安徽民歌的一部分。

  这样定位合适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唱着罗城民歌曲调的刘街傩,不已经早就被定位为池州傩了吗?不已经走出国门、并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吗? 

  如果说,黄梅戏已成为安庆市及安徽省“音乐、地方戏”的主旋律,是安庆市的文化名片,那么罗城民歌,就应该视为我们池州市的民乐主旋律,是我们池州市一块晶莹的文化品牌。因为,如今在池州大地上,还没有哪一种本土音乐的魅力与影响力能超过罗城民歌?

  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,罗城民歌大红大紫:她从山野走进省城合肥;她从池州走进北京中南海,响彻人民大会堂。罗城的白灵鸟——池州人民的女儿姜秀珍,被国家总理誉为“安徽的刘三姐”。这不仅是我们歌手的荣耀,更是我们池州人民的荣光!

  因此,罗城民歌是先民留给今天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,她曾经有过辉煌历史,是过去、现在、将来池州人民无比宝贵的文化资源。因此,对这种为数不多的文化资源,我们应该立即加大挖掘、整理、发扬光大、开发利用的力度,打好池州民歌这张牌,让她服务于池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,服务于池州人民。

  再看看我们周边的城市吧:徽州唱徽剧;安庆唱黄梅戏;马鞍山打诗歌牌。显而易见,人家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,十分注重将本地文化资源作为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,并极力扶植她,打造她,借以提升自己的城市品位。人家都纷纷为地域文化“过节”了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赶快将池州民歌唱响起来呢?

  二、 罗城民歌如何走出困境再显新辉煌

  战略只有一个:党委重视,政府牵头,全民大合唱,打造民歌牌。

  要想实施这个战略,首先,我们池州要形成共识:建设和谐池州、魅力池州,既要抓经济建设这个硬实力,也要抓文化建设这个软实力;抓精神文明,促物质文明,真正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。

  振兴池州民歌,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,应该有近期和远期的目标。

  近一、两年内,全市各县区、管委会、各高校(包括中等学校),要组织专家、学者、教授、作家、教师、歌手等相关人员,成立“池州民歌研创会”,撰写民歌论文,收集创作的民歌作品,请音乐家整理民歌曲谱;各乡镇、各大中小学、大中企业、大宾馆、大酒店、大景区及旅游公司、娱乐场所等,可以创造条件成立民歌演出队,每年由市政府出面,举办池州民歌节,每年必须举办数场民歌赛会;用三至五年时间,创作三至五百首精品民歌唱段;编排三十首歌舞节目;创作并上演一至两部高质量的池州民歌剧;广播电台要录制一批“池州民歌精典”唱片,电视台要摄制一批碟片;以歌为媒,以奇山秀水、古村古桥为载体,设计、论证、开发歌乡罗城旅游市场,以旅游强乡壮歌;力争在三、五年之内,让池州民歌走进大中小学校本教材,使乡土文学、乡土音乐得以传承与弘扬;近两三年内,市、县区、乡镇要全民发动、全员参与“唱响池州民歌工程”,要尽快在全市范围内,形成人人爱听民歌、人人爱唱民歌、人人爱看民歌舞、民歌剧的良好氛围;电台、电视台、报刊要开辟专栏,文化部门可开通“池州民歌网”,编辑池州民歌期刊;民歌要长驻媒体;各地旅行社、旅游公司、旅游景区景点、大桥码头、车站、公交车、的车,电视机卖场、各商场、宾馆、及娱乐场所等地方,每天都应该滚动式播放池州民歌的经典音像,借以扩大池州民歌的影响力;力争在三、五年内,让池州民歌真正成为池州传媒文化、乡镇文化、都市文化、校园文化、企业文化、商业文化、旅游文化的主旋律。

  同时还要有一个远期目标,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将池州民歌“做大做强”,并将其打造成具有池州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,使她成为池州的品牌文化,让她走红大江南北,唱响长城内外。

  当然,建设池州的品牌文化,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,这可以采用官办、民办共同上的策略,政府应该拿出启动资金,企业可以参股方式参与,即采取政府拿大头,地方积一点,企业助一点,景区帮一点,个人捐一点。毕竟,唱响池州民歌,才是池州人民最大的公益事业嘛。

  唱响池州民歌,不能再光依赖歌乡人民了,因为他们已经为之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,作出了巨大的奉献。有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得力领导与推动,由全体市民和歌乡人民齐声引吭高歌,我想:不久的将来,池州民歌,一定会响彻江南大地的。



学员:张葆华 写作于2009年12月28日

池州市老年大学

导师:方雪松 批阅于2014年10月16日





版权所有:池州老年大学       地址:池州市明镜路10号(南校区)         咨询电话:0566-2022900 、2099148     皖ICP备20006420号    ICP备案查询    



维护单位:亿网网络


池州市南湖路121号(北校区)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