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动态新闻 >>新闻快讯 >> 【道德典型】丁常青:在公益的道路上,他从未停歇过!
详细内容

【道德典型】丁常青:在公益的道路上,他从未停歇过!

时间:2020-10-12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文明池州微信公众号

  他是北京贝盟国际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、北京青时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,他是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、安徽省青年创业者协会会长、池州市人大代表、北京市池州商会会长,他还是安徽省道德模范、“安徽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、北京市“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”金奖获得者、“池州市十大杰出青年”“最美池州人”,他更是众多受过他资助的人所熟知的“中国好人”丁常青。

1111.jpg

  1973年,丁常青出生在东至县大渡口镇八都湖村的一个贫困家庭。到初中时家里实在困难,刚满15岁的丁常青被迫辍学走入社会。少时的贫寒深深印在丁常青的心里,他不甘贫苦,渴望改变,于是在1991年,18岁的丁常青鼓起勇气,跟随着一位卖菜的朋友走进了北京,开启了他的“北漂”生涯。
  因为那时身边的老乡大多是在北京卖菜,丁常青刚到北京也就选择了这个行业。一开始,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——填饱肚子,他到市场上批发了两捆甘蔗,卖了两天,赚了20元钱,这就是他来北京赚到的“第一桶金”。慢慢地,他在菜市场里租了3个摊位经营蔬菜批发。在北京卖菜很不容易,每天都要承担固定的房租、生活费和摊位费,一天不努力干活就没办法生存。

    卖菜的过程中,他接触了很多做餐饮的人,发现卖给饭店的高档菜一斤能赚一、两块钱,而卖给普通市民的一般蔬菜平均一斤只赚一两毛钱,这在当时是天壤之别。思路决定出路,丁常青开始创业,专跑各大饭店,与饭店洽谈供货合同,市场逐渐打开。后来就以配送的形式,给酒店供应海鲜等高档菜。
进入新世纪,上进心特别强的丁常青感觉不能一辈子卖菜。在北京进入大建设、大发展时期,尤其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,丁常青看到奥运工程带来的建筑装饰领域巨大商机。于是他毅然决定挺进装饰行业,并在2003年被邀请加盟北京贝盟国际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任项目总经理,后来凭着诚信待人、勤劳聪敏的品质,他在北京装饰领域渐露头角,后成为该公司执行总经理。再后来,丁常青又创办了京青时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。

    多年的在外奋斗,丁常青心中时时刻刻挂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。2007年,家乡池州遭遇洪涝灾害,丁常青捐了5000元钱,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捐款。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,第一次拿出5000元需要勇气,身边还有一些不理解的声音。他说:“第一道公益门槛很重要,一旦跨过去,找到了快乐,就能体会到它的价值。一个人的社会价值,不在于超越了多少人,而在于帮助了多少人。”
    做一次公益是慈善,坚持做公益就是伟大的事业。2007年第一次捐款以后,丁常青开始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——公益。
    他关心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,积极参与池州工商联组织开展的“重度残疾人光伏扶贫项目”;他助力家乡抗洪救灾、道路整修、学校修缮;他热心帮扶孤寡老人、特殊群体、帮助因贫辍学儿童,资助5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。在公益的道路上,他从未停歇过。

 14年来,丁常青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过1000万元,他的善行义举惠及5000余户家庭。他不仅自己捐款,更是发动北京池州商会、安徽省青年创业者协会等社会组织,联合工商联、教育局、团委、妇联、文明办、民政局、政法委等党政部门、群体组织共同努力。很多人说我傻,但我知道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,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更多的人。公益事业,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,而是看你唤醒了多少人的爱。

        人性本善、仁者爱人,这是丁常青坚守的本心;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,这是丁常青保持的态度。因为自己经历了贫寒困苦,由己及人,所以要努力做一个温暖的人,帮助更多的人,唤醒更多人的爱,这就是丁常青最简单朴素的价值观,数十年来初心不改,这是当代池州籍企业家为我们树立的又一标杆。

 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
版权所有:池州老年大学       地址:池州市明镜路10号(南校区)         咨询电话:0566-2022900 、2099148     皖ICP备20006420号    ICP备案查询    



维护单位:亿网网络


池州市南湖路121号(北校区)

seo seo